这次会让边宪主导这次审查,完全是彼此妥协的结果。
        一来,上次选择了杨廷和提出的人选萧翀,这次要是不给杨一清这个机会,那下次有很多事情,大家就不好谈了。
        二来,有朱厚照这个搅局者。大家急于把他排除在外,因此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形成共识。
        从杨廷和的角度来看,这次御史团被袭击,不但死了十多位风宪官,还死了萧翀这个正二品的右都御史。
        这甚至都说得上,是一件足以记入历史的大事。
        要是在这件大事的时代背景上,添上他杨廷和任人唯亲,包庇纵容,乃至最后识人不明,终至惨祸。
        那么对杨廷和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这就像是,假如一个小小的火把点燃了整座森林,无论这个火把当初有多么小,承受的都是燃烧了整座森林的恶果。
        杨廷和接受妥协,但不意味着他对此事没有自己的想法。
        见到杨廷和意动,裴元连忙欲盖弥彰的说了一句,“卑职也是就事论事,绝不是因为边宪污蔑卑职,这才打击报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