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展开对车内所有非应力零部件的生产尝试。
就是不太承力,不太重要但又必不可少的那些零件去尝试,
大学生团队还在年初春节前后,就跟让卫东总结出来,目前国产化率最大的问题在材料和精密制造。
前者涉及到整个工业体系,好比卫生巾无纺布材料,到现在都还没法从石化产品里面提炼出来,还只能沿用纺织品替代,只能等待工业配套完成。
后者反而可以搞点尝试,也如同没法像全自动流水线那样自动除菌、包装卫生巾,但可以人力来替代。
汽车结构件是骨架,覆盖件是皮肤,线束、油管之类是血脉,大脑和五脏六腑就不用说了。
这里面反而肉多点少点问题不是很大。
横向连接件、纵向承力件、立柱结构件,隔断件,各种卡扣件、电瓶支架、油箱支架这些总能生产。
无法在高性能流水线上生产,分包到无数小零配件厂,用各种手段来拼凑完成。
先外包生产,养活了这部分零配件厂商,再来倒逼他们提升改进技术。
所以大学生们拿着团队提供的工资,分成好多个小组进入到江浙和江州为主的大量零部件生产厂商去做改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